医院日均输液上千人 医生:一感冒就吊瓶是害孩子

发布时间:2013-11-19   来源:新快报    
字号:

 

  正值季节交替,广州忽冷忽热。近期,各大医院门诊迎来接诊高峰期,其中腹泻、感冒发烧患者占了一半以上。记者随机走访了几家医院,所到之处,只见“吊瓶一片”,不少医院日均输液量高达一二千人次,这一现象就连从医几十年的老医生也不禁感叹“离谱”。

  【记者走访】

  输液者中儿童患者居多

  近日,记者对市区几家医院的输液室进行了走访。15日上午,在省人民医院、市一人民医院等输液室,输液的患儿将输液室挤得满满的。这些患者多是感冒发烧、腹泻等普通疾病的儿童。

  “现在正是季节交替之时,气温忽冷忽热,感冒患者比较多。”市妇儿医疗中心主管护师冯丽婵说,该院平均每天的输液患者有500-800百多人次。

  10月下旬以来,各医院收治秋季腹泻的儿童急增,就诊者比平时增加五成。“今年有的患儿腹泻情况还比较严重,高峰期平均每天都有一名患儿需送ICU急救。”市一医院临床药师陈洁还说。

  记者随后又从省人民医院等市区的三甲医院了解到,这些医院每天门诊输液患者都有一两千人次。据了解,在这些输液者中,腹泻、普通感冒发烧的患者占到了六七成,而这其中,儿童患者又占了大约一半。另还有一些心脑血管患者。

  部分患者主动要求输液

  “静脉注射主要用于急症、重症和不能口服药病人的救治和治疗。”广医二院急诊内科主任医师李燕屏说,在实际临床中,使用静脉注射药品存在误区,部分患者主动要求医生给予输液治疗,认为输液比吃药更有效。

  从医30多年的李燕屏告诉记者,她接触的输液患者中,起码有两成是属于不必输液治疗而要求医生给予输液的。“有些无暇照顾患儿的家长要求给孩子输液,病好得快。考试前夕这种要求也增多。”在这些主动输液的患者中,有忙于工作的成年人,也有不少是患儿家长,而冬季要求定期输液通血管的老人也有不少。“有的家长带着孩子一天内跑几趟医院,目的就是要求医生输液。”采访中,不少医生都告诉记者,有被患者和家属纠缠要求输液的经历。广医三院儿科主治医师钟鑫琪就说,自己在急诊值班时,曾遇到一个家长,因为小孩反复发烧,一晚来了四趟医院,要求输液快点给孩子退烧,医生解释无需输液物理降温即可,结果还被对方发了一通脾气。

  “在急诊室,每天都会遇到这样的家长。”市妇儿医疗中心主管护师冯丽婵说,近段时间医院每天晚上起码要接待三四百名患者,有时候一来就100多人,“平均每个医生接诊患者时间只有六七分钟,有些坚持要输液,解释不通,那就打点盐水。实际上对病情没什么用。”

  “患者和家长的这些举动,一方面是本身不具备简单的医学常识,一方面也确实对输液存在误解。”李燕屏说。

  与此同时,一条关于“输液的危害”的长微博也跳入记者眼帘,微博称“输液的危害等于自杀”。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输液危害性,读来让人心惊肉跳。

  输液的危害真有这么严重吗?普通腹泻、感冒发烧是否需要输液?为此,记者特别请教了广州一些三甲医院的医学专家,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广医二院急诊内科主任医师李燕屏说,网上有些帖子提到输液的危害等于自杀,太过夸张。但是,这位从医30多年的老专家告诉记者,输液可以说是最不安全、风险最高的给药方式。

  “输液需刺破血管给药,称之为小手术并不为过。”李燕屏告诉记者,静脉输液的不良反应包括造成一定创伤及并发症、有不灭之微粒会进入人体、侵入性操作增加感染机会、静脉炎等。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报告指出,2012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的过敏性休克导致患者死亡病例中,85%以上为静脉给药。

  危害1

  微粒进入血液将难以消除

  输液的液体中,真的有大量颗粒吗?听来觉得不可思议,但这是真的。

  “虽然肉眼看不到它们,但‘微粒’是静脉注射液中难以100%消除的‘副产品’。”广医二院急诊内科主任医师李燕屏、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药师陈洁均告诉记者说,微粒是引起慢性输液不良反应如肉芽肿、肺栓死等的重要原因。微粒经静脉注射进入血液循环,长期留于人体,长期输液会加重心脏和肾脏负担,降低人体自身免疫力。

  危害2

  配伍禁忌发生率急速增高

  “输液还有配伍禁忌的不良反应。”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李国豪告诉记者,在临床用药中,多组药物持续滴注,以及药物联合应用这两种方法的使用较为普遍。而这会导致不良因素增加,比如配伍禁忌会使药物毒性增加,以及药物有变色、沉淀、混浊以及漂浮物等多种方面的反应。

  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广东又增补278种基本药物,全省目前可用的基本药物品种已接近1000种,其中可用于注射药物100多种。“一些药物的配伍禁忌并未明确。”李燕屏说,目前有三四百种配伍禁忌,然而,近年来,随着新型药品的不断增多,以及在临床治疗上广泛使用中药注射液,以至于配伍禁忌的发生率急速增高,新型的药物制剂与新型的药物品种在互相配伍中,相应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

  危害3

  中药注射剂问题最为严重

  “现在中成药的注射剂使用得非常多,这也是非常危险的一个因素。”市人大代表、广医三院内科主任医师陈安薇昨日对记者说,以前人们熬来喝的中草药,现在从中提取有效成分,直接注射进人体,而因为中成药往往成分多,而不良反应也较多。“现在每个月每间医疗机构都要上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其中最多的是中成药注射剂。”陈安薇的这个担忧,在报告也有体现,2012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的严重报告中,中成药例次数排名前20位的均为中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严重报告例次数排名前10位的品种依次为:清开灵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血塞通注射剂、丹参注射剂、香丹注射剂、生脉注射剂、血栓通注射剂、脉络宁注射剂、黄芪注射剂。

  危害4

  儿童输液更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儿童输液较成人更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广州妇儿医疗中心儿内科主任医师何丽雅告诉记者,儿童抵抗力差,易患病,同时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善,酶系统尚未成熟,药物的代谢、排泄与成人有较大差异,儿童对输液反应或药物不良反应耐受性差,更易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因此她指出,儿童确需输液时应该由医生根据输液指征审慎处方,而非由家长提出输液要求。“近年来,因为输液有太多副作用,我们对儿童输液越来越严格。”广州妇儿医疗中心儿科急诊主任医师马文成表示,在医院必须符合指征的患者才能输液。该院主管护师冯丽婵透露,进行了严格控制后,该院日均输液量从几年前的2200人次降到目前的500-800人次。

  “事实上,有八九成的感冒是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无需输液;静脉补液只对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可能有效果。”何丽雅说。

  ■对话专家

  市人大代表、广医三院内科主任医师陈安薇

  能吃药就别打针,能打针就别输液

  “大型三甲医院每天一二千人的输液量是普遍现状,太多了。”昨日,陈安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输液在医院市场化之前并不多见,但病照样能治好。她认为,造成目前输液过多、过滥与医院市场化追求利润有关,另一方面也是部分患者对输液存在误解,对危害认识不足。

  新快报:目前广州市内医院输液量算不算大?

  陈安薇:太多、太离谱。输液在医院市场化之前并不多见,但一样能治好病。在香港,同样有许多秋季腹泻、感冒发烧病人,在那里,输液必须由医生操作,护士只能肌注,输液量很少,但照样可以治好病。

  新快报:您认为应如何来减少输液量?

  陈安薇:首先,医疗体制还是需要深化改革。目前正在推进破除“以药养医”的机制,像增城、从化五个县级医院今年已经实施药品零差价,接下来,相信会推广到所有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开药没有了利润可图,一般诊疗费用固定了,乱输液、大检查成了医院的赔本买卖。从医院层面可以减少输液量。

  新快报:滥输液现象与患者意识有关?

  陈安薇:是的。在国外,或在香港,病人都是非常听医生的话,要求医生输液的现象非常少。在我从医经历中,发现我们的家长特别着急孩子的病情,一有病,恨不得立马就能好。有一点点发烧、感冒,对孩子是很好的事情,一次得病意味着免疫功能就得到了锻炼。我自己的孩子,学龄前,只输过一次液。

  新快报:您对输液治疗方式有何建议?

  陈安薇:能吃药就别打针,能打针就别输液。

  什么情况应该输液?

  接受采访的专家均表示,静脉注射主要用于急症、重症和不能口服给药病人的救治和治疗。包括血容量不足、由于严重腹泻引起失水、胃肠不适导致呕吐而无法进食、病人处于急救状态而只能采取开放静脉来支持抢救措施这些情况。

图说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