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寒气逼人 御寒神器你用了哪几样?

发布时间:2013-12-16   来源:中国江苏网    
字号:

 

  出门要戴 “毛线胡子”

  玩手机要带“手机党专用神器”

  骑电动车要挂防寒披

  办公要用加热鼠标垫、要穿暖脚宝

        这两日,徐州虽然艳阳高照,但寒气逼人,行色匆匆的路人个个全副武装,帽子、口罩、围巾、耳套……只露出一双眼睛。头盔、防寒披是电驴一族的必备神器,一些没有供暖的家庭又怎么取暖?今年流行什么样的御寒神器?昨日,记者对此进行了专项调查。

  御寒·神器

  创意“御寒神器”

  “毛线胡子”:妹子一秒变汉子

  最有创意的“御寒神器”当然要从网上搜罗了。登录各大电商网站可以发现,御寒用品销售火爆,许多产品兼具创意和实用性。要说当下最火的“御寒神器”,非“毛线胡子”莫属。这款号称保暖、搞怪两不误的“毛线胡子”,用毛线织成,如普通口罩般大小,嘴巴处镂空,分男女款和儿童款。为了更具真实感,胡子多为黑色和棕色,戴上之后,乍一看还真以为是天生络腮胡。既保暖又平增几分霸气,妹纸戴上它,一秒变“女汉子”。难怪网友调侃:既保暖又销魂。

  也有网友质疑,这个搞怪“神器”的御寒效果令人怀疑,感觉最冷的部位,比如鼻子和脸颊都露在外面,而包进去的下巴并不会感觉特别冷。还有网友认为这个“御寒神器”并不美,特别是美女,戴上去让人雌雄难辨。有网友甚至给它起了个名字,“雌雄莫辨帽”。

  这种搞怪胜于御寒的“御寒神器”,仅限于网上销售,昨日,记者走访宣武等小商品批发市场,未发现有售。

  久盛不衰草根御寒神器

  既暖和又泼辣的军大衣

  在农贸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能看到不少着军大衣的身影。这一久盛不衰的“草根御寒神器”被做蔬果零售、批发生意的爷们视为“神品”。在文沃农贸市场,一位拉了满满一车苹果的摊主穿着一件军大衣;在剪子股农贸市场,不少摊主也都是清一色的军大衣。“我们干这个活,每天需要进货、搬运,穿军大衣既暖和又泼辣耐脏,冬天真离不了它。”一位“大衣哥”如是说。

  宣武批发市场一家批发军大衣的摊主说,自入冬以来她的军大衣生意很火爆,批发价仅百元,成为不少建筑工地、菜贩等户外劳动者的御寒必备品。

  办公、居家之“御寒神器”

  “小电热产品”受年轻一族的青睐

  除了搞怪的“毛线胡子”,也有不少精明的商家盯紧了整天离不开电脑的年轻人,推出加热鼠标垫、加热棉拖鞋、加热台板、加热椅垫、加热小毯子等产品,誓将加热进行到底。

  这些小电热产品,有的使用交流电,有的使用USB接口,有的使用电池,有的是先充电后加热,售价大多在百元左右,有的甚至只要十几元。价格不贵,颇受年轻电脑一族的青睐。

  比较怕冷的某公司白领丁小姐,从网上购买了一款暖脚宝,“插上电一会就热,晚上在家看电视,把脚放进去就不感觉冷。价格才70多元。”丁小姐展示了她刚刚网购的一款暖脚宝,“也可以暖手,我买了两个,一个放在办公室用,一个放家里用。”

  还有一款充电后可以发热的“电热裤”,受到野外工作人员的喜爱,夜间充上电,白天穿上它外出就可以发热,不用再怕凛冽的寒风。

  御寒·市场

  御寒服饰、家电销量大增

  冬季新款御寒服饰已成各服装专柜和大型卖场的销售主流。中老年保暖鞋袜、靓丽时髦的保暖羽绒服、羊毛衫、围巾以及儿童保暖服饰等御寒用品迎来销售旺季,大小商场御寒服饰销售出现“热气腾腾”的景象。

  记者在我市一家大型卖场走访时看到,各品牌专柜把各式各样的羽绒服放在显要位置,阿依莲、优衣库、波司登、雪中飞等品牌,起价千元左右的中长款都在“打折热销中”。一位羽绒服销售人员说,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今年秋冬款服饰零售价比往年同期略有上涨。这段时间气温变冷,略涨的售价并没有影响消费者的购买热情。“这段时间正是秋冬新款热卖的好时机,再加上冬款服饰新上架,前来选购的消费者还是蛮多的。”

  除了羽绒服,保暖内衣、口罩、女士高筒靴等御寒用品也受到消费者青睐。

  在商场中,电取暖器销售专区也是人头攒动。前来咨询、购买电暖器、空调、热水器等取暖类生活电器的消费者络绎不绝,取暖家电成为最抢手的产品之一。

  在淮海西路一家电器卖场,各种家用取暖设备占据了最惹眼的地段。记者逛了一圈发现,家用电取暖器纷纷亮出自己的“招牌”,有打“环保”旗号的,也有“增湿”功能的,还有电暖器宣称具有红外线保健功能。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的取暖小家电种类繁多,价格大约在80元—1000元不等,其中,价位在200元—400元的中档取暖家电颇受市民喜爱。

  “天气转冷,家用取暖设备销售进入旺季,像扇形取暖器‘小太阳’、暖风机都是非常适合工薪阶层的取暖应急设备。”卖场内,一位销售人员说,这种中档家用取暖设备,用起来方便、省电,所占空间较小,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特别适合买。

  御寒·回忆

  老徐州人的取暖故事

  趁着天晴晒煤饼

  讲述:刘先生 72岁

  家住煤建西村的刘老先生,回忆以前住平房的年代,每年从立冬起,休息时只要天晴,就抓紧和煤晒煤饼子。“当时,每排平房的山墙、朝阳的墙上都贴满了煤饼子,到了天寒地冻时,全都指着它来取暖呢。”刘老先生说,直到后来用上了蜂窝煤,还有不少人家自己晒煤饼子来取暖呢。

  杂货铺里烟囱热销

  讲述:王先生 65岁

  家住天桥东的王先生回忆,在没有空调之前,老徐州人冬季取暖基本上都靠烧煤。每年冬天到来之前,每家的男主人都要检查自家的烟囱。“白铁皮的烟囱,是冬季杂货铺必备的商品,买的人很多,相当热销。”王先生说,有的人家把取暖的煤炉支在客厅(活动间),有的人家放在南卧室,烟囱从窗户伸出去,玻璃上要挖一个正好的洞,“煤炉脏又操心又累人,要想着换炭保证它不灭,还要往家里搬蜂窝煤(煤球),这些都不算,还容易煤气中毒。”王先生说现在的人多幸福,集中供暖效果多好,又干净又省人力,没有集中供暖的家庭,也会买空调、电热油汀之类的电取暖器。

  用手炉取暖让人羡慕

  讲述:赵女士 40岁

  家住康居小区的赵女士回忆,她上小学和初中时,学校教室里支了个煤球(蜂窝煤)炉子用来取暖。“那时候,学校要求学生从家里带几块煤球来,我记得我们家长都是用绳子或铁丝什么的,把煤球串起来,让我们拎到学校。”赵女士说,全班同学平均每个人带几块煤球,大家带来的煤球都码在教室后,等到烧完了再带。除了这些,还要安排值日生轮流值日看炉子,主要工作就是放学时换上煤球,以免炉子灭了。

  “我记得上初中时,有位同学带了一个小手炉来上学,有现在的CD光盘那么大吧,锃亮的不锈钢外壳,抱在手里暖暖的,可把我们都羡慕死了。”赵女士回忆,那种小手炉是烧木炭的,当时一个班里没有几个同学用得上。

图说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