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万物复苏,树木抽枝发芽,一切那么美好有生机。但是,一些人烦躁与焦虑的情绪也在上升。有心理疾病基础的人,在冬春交替时也极易发病。失眠、没胃口,无力感充斥心间,是你的情绪在叫嚣。
睡不好影响情绪
19日上午,在徐州民政南湖医院门诊大厅,看着往来就诊的患者,副主任医师沈学武说,每年冬春交替时,就诊病人都会明显增加。沈医生同时还是徐州市心理卫生协会的秘书长,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焦虑症、抑郁症、重性精神疾病等临床工作和研究。
“季节交替时,正常人的身心会受自然界影响,情绪自然也会发生变化。”他解释说,春季的日照时间增加,会影响人的睡眠。正常情况下,大脑中的松果体在黑暗中才会制造褪黑素,夜间褪黑素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睡眠的质量。如果适应能力较差,持续失眠,焦虑、烦躁的情绪也会随之产生。这里,可以借鉴一些中医的说法。中医认为,春季与五行中的木相关,而木为肝所主,万物生发,往往容易出现肝火上升,人们也就比较容易出现发脾气、暴躁等情绪。
不要自己给自己看病
“有些人会表现出,工作倦怠,浑身无力,没事喊郁闷。”沈学武提醒,这部分人,不要自己给自己乱看“病”。
前几日,一位30多岁的女性就曾找沈医生看“病”。那位女士称,春节前她和丈夫出现感情问题,吵过、闹过,问题似乎没有很好解决。过年了,她不想破坏过节气氛,就将委屈憋在心里,但睡眠不好,情绪不高。前几日,她用网上自测抑郁症的问题测试自己,发现自己竟得了“抑郁症”。
经过交流,沈医生发现,她只是心里的“症结”没有解开,尚属心理问题的范畴,并没有到“抑郁症”的程度。
要适应生活的变化
关于产后抑郁的情况,沈医生也做了提醒:一些产妇还没有适应产后生活的变化,有些还没有做好当母亲的心理准备,或者和家人矛盾的情绪,再加上产后身体虚弱、体力不足、睡眠不足等会出现情绪不高,唉声叹气,容易掉眼泪等。有些人遇到这些情况,就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产后抑郁症。其实,大部分主要还是 “适应”的问题,可以寻求心理学的帮助,千万不要胡思乱想。当然如果持续时间较长,或程度比较重,还是建议去看专业医生。
有一定精神疾病基础的人更容易受到影响。“主要就是因他们自身调节功能较差。”沈医生说,常见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以下两大类:第一大类就是情感障碍包括抑郁发作、躁狂发作及双相情感障碍等。另一类是精神分裂症。对于曾经有类似病史的病人来说,本人和家属一定要注意观察病人近期的睡眠质量如何,情绪是否有变化,或者之前病症是否有出现。如果有类似症状,建议去医院找专业医生寻求帮助。
原标题: 冬春交替闹情绪 主要是“不适应”
文章链接:http://jsnews.jschina.com.cn/system/2014/02/26/020383919.shtml
稿源: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