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
如何进行孕前准备?
妊娠期宫内高血糖环境可能导致胎停育、流产、胎儿畸形、巨大儿、羊水过多、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严重时可危及母儿生命。因此,为确保自身和未来宝宝健康,糖尿病患者在计划怀孕时需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深入了解准备事项前,先明晰两个关键概念。
体重:标准体重百分率=被检者实际体重/标准体重×100%。其中,标准体重百分率≥120%为轻度肥胖,≥125%为中度肥胖,≥150%为重度肥胖。
BMI: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评估肥胖程度的测量指标,计算公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中国体重正常成人BMI的范围为18.5 kg/m²≤BMI<24.0 kg/m²。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BMI并非超重或肥胖唯一的诊断和分期工具。
进行全面孕前检查
糖尿病患者应在怀孕前到医院进行系统的全面检查,包括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评估血糖控制情况;眼底检查,评估视网膜是否受损;肾功能检查(如尿白蛋白检查、肾功能检查等),评估肾脏是否受损。
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糖尿病分级,由经验丰富的专科医生(妇产科、内分泌科和临床营养科医生)共同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将血糖控制在适宜范围后再怀孕。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糖尿病患者应尽量在孕前达到并保持适宜的体重(BMI18.5~23.9kg/m²)。坚持均衡膳食,戒烟戒酒,避免滥用药物。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来保持健康体重,为胚胎创造良好的宫内环境。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睡眠和休息,有助于身体更好应对孕期各种变化。
控制血糖是关键
在计划怀孕前,应尽可能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血糖控制标准餐前血糖<5.3mmol/L(95mg/dl);
餐后1小时血糖<7.8mmo/L(140mg/dl);
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120mg/dl);
夜间血糖不低于3.3mmol/L(60mg/dl);
孕期糖化血红蛋白(HbA1c)最好<5.5%。
糖尿病患者在未达到血糖控制标准前应继续避孕;待病情稳定、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且无临床症状时,方可考虑怀孕。怀孕后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监测和治疗,做好孕期血糖综合管理,并根据母体情况、胎儿发育情况和血糖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专家简介
朱锦明
孕产保健部部长
主任医师
教授
产科主任,硕士生导师。擅长产科各种疑难手术,开展多项产科新技术。
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及妇幼重点学科带头人。目前担任全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孕产安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妇幼健康妊娠感染防治专委会常务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围产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早产学组委员、徐州市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及徐州市产科质控中心主任委员等职务。承担各类课题7项。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教材论著4部。获徐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新技术引进3项。专利7项(发明专利2项)。培养硕士研究生30余名。江苏省第四期“333”工程培养对象,先后获得省“卫生拔尖人才”、市“优秀专家”等称号。先后获得获得省第三届“医德之星”及市“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工作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