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7月18日迎来“三伏天”,这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并且潮湿闷热的日子,民间说的“苦夏”就在此时。专家表示,今年的“三伏天”为30天,公众要注意防暑避暑。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史志成介绍说,“三伏天”在夏至后、小暑和大暑之间某日开始,立秋后还有一段所谓的“秋老虎”。民间有“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小暑大暑,热死老鼠”等说法。(据新华社)
入伏,你准备好了吗?
@央视新闻: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到啦!今年“三伏天”一共30天,7月18日交“初伏”,7月28日交“中伏”,8月7日交“末伏”,8月17日“出伏”。专家提醒,“三伏天”要合理作息,及时补水,随身带防暑降温用品。饮食上,少油腻,多清淡,可多吃苦味和酸性食物。一起接受“烤”验吧!
头伏,你知道习俗吗?
@人民日报:①“头伏萝卜二伏菜”:头伏是种萝卜的时候,这样初秋就能吃到萝卜来祛除盛夏的虚火;②“头伏饺子二伏面”:每逢伏日,胃口不佳,头伏里来碗饺子能开胃解馋;③头伏贴敷,冬病夏治:三伏期间,用中药在穴位上进行贴敷,可以治疗某些冬季疾病。
“入伏” 接受“烤”验
中央气象台预计,入伏后,我国各地的气温将会进一步升高,华北、黄淮、江淮、江南、华南东部等地多晴热少雨天气,部分地区将出现38℃以上的高温桑拿天气。高温最强时段将出现在7月19日至21日。
随着天气从干热到闷热,从“烤箱”变“蒸笼”,公众要注意防暑、避暑。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提醒说,此时节,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同时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比如勤洗澡、保持室内通风、善用温和的消暑食品等。
中午阳光最强或温度最高的时候注意多休息,外出时最好带上一把遮阳伞,多喝清凉饮料、淡盐水、绿豆汤等。
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对中暑有一定预防作用,夏日工作时最好随身携带。
(据新华社)
原标题:今日“入伏” 开启“桑拿”模式
文章链接:http://jsnews.jschina.com.cn/system/2014/07/18/021426492.shtml
稿源:中国徐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