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中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让我市市区不少居民喜出望外,雨后天气也让人感觉清爽了不少。不过突然“袭击”的大雨,也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下午2点,在市中心百货大楼附近,大雨和大风造成了不少行道树和树枝横倒在了路上,有的树甚至是被拦腰折断的。在道路两旁的人行道上,不少停放的电动车倒在了地上。而在市中医院附近,树木被当街吹倒的情况更加普遍。在云龙山隧道由西向东的出口,记者看到,隧道里积水很少,有四五辆私家车在这里避雨。在动物园门前,已经有不少机动车道上的护栏被大风刮倒。大风携着降雨,还夹带着冰雹,这让在路上的行人猝不及防。
其实,这场大雨只是夏季中常见的一种强对流天气。市气象台专家告诉记者,强对流天气(大风、雷电、暴雨)在夏季比较多,原本就是这个季节天气的特色。同时,专家还预测,一场这样突如其来的降雨并不能从根本上缓解这几日的高温闷热天气,“桑拿”天或将持续到23日,预计24日全市还有一场降雨。
交通事故未见增长
高速路况未受影响
本报讯(记者 陈娟 实习生 宋星星)7月20日下午,市区部分地区突遭恶劣天气影响,其中云龙山周围区域暴雨、狂风、冰雹轮番出场,让行人和车辆猝不及防。恶劣天气发生后,我市交警部门路面执勤力量立即投入到疏导路面交通的任务中去。
由于本次恶劣天气降水区域不均匀,市区积水路段并没有出现“暴涨”局面,一些容易产生积水的地下道,并没有明显积水。不过,据交警部门介绍,庆祝楼北红杉树地下道以及沈场立交桥,还是没有逃过大雨的侵袭,因为积水过多,导致通过上述两个地下通道的车辆有积压。
对此,市政部门在第一时间安排工作人员进行排水,鼓楼交警大队和泉山交警大队民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在积水地下道两侧对车辆进行了疏导,积压车辆很快得到了疏通。
交警部门表示,市区交通事故总量没有明显增长。我市境内高速公路未出现暴风雨天气,通行一切正常。
降雨有利缓解旱情 全市抗旱不能放松
本报讯(记者 骆耀明)7月20日的一场降雨,对我市秋熟作物旱情有一定缓解作用,但由于降雨量不大,降雨不均匀,一些地方旱情依然未能缓解,全市各地抗旱依然不能放松。
记者从市农委了解到,当前全市秋旱粮棉油作物受旱面积达到275万亩,占比78.5%,其中因旱成灾面积110万亩。特别是玉米,受旱面积达到190万亩,占比83%,因旱出现卷叶面积75万亩,因旱干枯死苗面积2.7万亩。截至7月16日,全市已组织抗旱浇水面积29万亩。
据介绍,6月初,全市普降大雨,雨量达到45-50mm,为夏种提供了较好的土壤墒情,秋旱作物播种集中提前,出苗整齐,前期生长较好。但秋旱作物出苗后,前期苗小,土壤裸露,气温较高,光照充足,蒸发较多,加之降雨持续偏少,旱情急剧发展,给秋旱粮棉油作物正常生长造成严重影响,部分高亢山区出现叶片卷曲、萎蔫,甚至干枯死苗。
市农委粮食生产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7月20日的降雨,对局部地区的农作物旱情有一定缓解,但从全市范围看,降雨量不大,降雨不均匀,还不能为农作物解渴,抗旱工作依然不能放松。
据了解,玉米在我市秋粮中比重较大,事关全年粮食目标任务的完成,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目前,秋旱作物正进入营养快速生长期,也是生理需水高峰期,持续旱情将严重阻碍丰产苗架的搭起,直接影响秋熟产量。最近雨期不定,预报逐日推移,高温季节来临,抗旱保苗时不我待,各地要克服麻痹等雨思想,调度组织好水源,迅速掀起抗旱保苗热潮,为秋熟丰产丰收打好基础。
水务部门及时上路排除积水
本报讯 (记者 骆耀明)7月20日下午,市区突降大雨,市水务局及时组织人员清除道路积水,市区主要道路、立交桥地下道未出现大面积积水,也没有发生因道路积水引起的交通堵塞。
20日下午2时30分,大雨一直在下,记者沿中山北路、淮海路、复兴路、二环北路等路段实地查看道路积水情况,部分路段非机动车道有积水,少部分路段机动车道存有积水。
记者在中山北路金地商都附近看到,道路两侧非机动车道都有积水,骑自行车、电动车的市民只能绕道而行,排水养护人员和环卫工人正在积水中清除窨井盖上的杂物,试图让排水更快一些。
下午3时,记者在复兴北路和二环北路交叉路口看到,机动车道上的积水还有几厘米深,汽车驶过激起很大的水花。二环北路和煤港路交叉路口,机动车道上也有不少积水。不过记者经过的中山北路立交桥、复兴北路立交桥等易积水路段,都没有发生积水,道路畅通。
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由于降雨强度大,金地商都门前、矿务集团附近等低洼地区一度出现短时积水。降雨一开始,水务部门立即启动防汛预案,突出抓好市区防汛工作。降雨发生的第一时间,排水管网养护管理处和排涝队人员立即上岗到位,全面监控市区雨情、水情发展变化,及时开启市区河道截污闸,及时调度开启相关排涝泵站,抢排涝水。市排水管网养护管理处加强对市区排水管网的巡查,并派专人及时打开易涝地区窨井盖,加快涝水排除。
原标题:昨日我市突遭雷雨冰雹
文章链接:http://www.cnxz.com.cn/newscenter/2014/2014072193349.shtml
稿源: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