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10时许,云龙区黄山街道安泰小区九旬独居老人赵克侠的家中,70岁的儿子徐振海和67岁的女婿陆聚川正忙着给老人做饭洗衣、拆洗被褥,大扫除迎中秋。
因为自己也已是六七十岁老人,不一会儿,两人便已气喘吁吁。
赵克侠因中风已瘫痪在床5年,因女儿患病严重,每日照顾老人的责任便落在了儿子和女婿身上,70岁的人给90岁的人养老,显然力不从心,但又似乎别无他法。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人给老人养老成为许多家庭绕不过去的“困惑”。我市究竟有多少老年人,他们的晚年生活有没有保障?就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老龄人口163万占比16.2%预计2030年达300万4人中有一人是老人
按国际惯例,当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7%时,即进入老龄化社会。
根据来自市老龄办的统计分析,截至2013年底,全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163.32万,占总人口的16.2%,比2012年净增10万人。在全市11个县(市)区中,老年人口占比重前三位的是鼓楼、泉山和云龙区三个主城区,分别为9.5%、17.9%、17.7%;铜山、贾汪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老年人口所占比列,也相对高于其他县(市)。
全市老年人口呈现出基数大、增速快、寿龄高、空巢多的特点。
基数大:我市总人口和老年人口分居全省第一、第二,2000年,我市老年人口刚达到100万门槛,随后12年间增加了53万,预计到2030年前后全市老年人将达到300万,到那时平均4人中有一人是老年人。
增速快:2000—2010年全市老年人口平均增加3.7万,而进入“十二五”年均增加8万,增速是前10年两倍多;上世纪50年代是新中国第一个人口出生高峰期,按列队增长测算,我市老年人口200万大关将在2018年前后突破,也就是达到下一个50万增量仅需6年时间。
寿龄高:尽管我市老年人口比重尚未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但是85岁及以上老人总人数接近25万,占老年人口的16%以上,占比居全省前列,在2012年江苏省十大寿星排行榜中徐州独占7席,名列榜首的116岁寿星也在我市泉山区。
空巢多:随着家庭结构小型化和农村青壮年大量输出,我市空巢独居老人家庭已经超过50%,农村实际老龄化和空巢比例高于城市,30%左右的老人常感精神孤独,15%左右的老人被失能和半失能所困扰。
养老和医疗保障城乡差别大三成老人领退休金七成老人只有基础养老金
8月26日,铜山区同昌社区的秦培咸、潘凤英夫妇和儿孙们刚刚从苏州旅游回来,虽然有些疲乏,但两位老人还是十分开心。秦培咸夫妇70岁出头,每人每月3000多元的退休金,健康状况良好,享有职工医保,衣食无忧,旅游、摄影、老年大学……生活丰富。
作为邻居,赵德明和王秀珍夫妇的晚年就单调了许多,他们没有退休金,两人加起来每月有180元的基础养老金,参加居民医保,由于门诊报销有限,他们的晚年仍需依靠子女赡养。
退休金对应职工医保,基础养老金对应居民医保或农村合作医疗。在我市,老年人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虽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但城乡间差别较大。
据统计,目前,全市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月标准达1849元,11个统筹地区新农保制度建立率达到100%,城乡无固定收入老年人基础养老金提高至每月90元,全市共118万人领取基础养老金。
在医疗保障方面,医疗保险已实现对老年人的全覆盖,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52万农村70岁及以上老年人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由财政全额买单。农村“五保”、城市“三无”老人实现政府供养,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为每人每月510元和270元至310元,其中70岁以上老年人的保障待遇在当地低保标准的基础上增加20%。
在高龄老人(80岁以上)尊老金发放方面,全市共有22万名老年人享有尊老金。
在老年人办理意外伤害综合保险方面,至2013年底,全市有32万老年人办理了投保手续,参保率达21%。到今年底,全市老年人办理意外伤害综合保险超过50万人,参保率达35%以上,其中主城区老年人参保总数达10万人以上。
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目前,全市已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1680个,小型托老所31家,农村老年关爱之家66家,虚拟养老院7所,到今年底,将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基本覆盖城市社区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此外, 2013年7月起,鼓楼、云龙、泉山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的空巢困难老人年龄下调至75周岁,服务规模扩增至4000人;建成并依托市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为3000多户困难老年人免费安装“一键通”智能服务电话。
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积极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信息服务为辅助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2013年,全市新增床位4100张,累计床位4.3万余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26.5张。
社会养老力量不足 安度晚年有大量难题待破解
9月2日,云龙区梅园社区,独居的祁茂业老人正孤零零地望着窗外发呆,老伴过世,子女成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关门,腿脚不便的他,晚年生活百无聊赖。
梅园社区主任孙明慧表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于2012年底,只有15平方米,两张床位,但由于没有人员,没有配套资金,居家养老服务站长期空置,没有老年人入住。不仅是梅园社区,在记者随意走访的10多个社区中,居家养老服务站几乎都陷入了“停用”状态。
对此,市老龄办主任周宏益表示,全市163万老年人中,80岁以上的老人有22万,大多数还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一方面,老年人口的规模,社会养老机构还难以承载,另一方面,六七十岁以下的老年人大多生活可以自理,不管从现实条件还是从老年人的主观意愿来看,未来对80岁以下老人的养老主要渠道都是居家养老。目前,全市的居家养老体系建设正逐步完善,面临的缺人、缺资金问题,也已引起重视,全市民政系统都加大了社会组织的培育和扶持力度,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的覆盖面,让更多专业的社会组织承担起居家养老的运营是未来趋势。
云龙区民政局副局长、中级社工师曹焱胜认为,老年生活,健康困扰也是一大难题,七成只能享有基础养老金的老年群体,在提升生活保障和医疗服务保障上都有待提升;“老人给老人养老”的尴尬,也表明,在现有的人口结构下,社会养老仍必不可少,优质平价的公益性养老机构应大力扶持发展。好在我市也意识到这一点,在近期出台的相关意见中,均明确指出,要大力鼓励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并以减免、贴息、床位补贴等方式,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福利性、非营利性的老年公寓、老年康复中心、托老所、老年护理院等养老服务设施。
原标题:老龄化时代 我们该如何养老?
文章链接:http://www.cnxz.com.cn/newscenter/2014/2014090794522.shtml
稿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