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26个爱牙日随着各医院相继推出的系列宣传活动拉开大幕,市一院率先启动主题为“健康每一天 从爱牙开始”的9.20爱牙日义诊活动。《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我国35岁~44岁、65岁~74岁年龄段人群患龋率分别为88.1%、98.4%,龋均为4.5颗、14.65颗;所患龋齿中,龋、失、补构成比分别为34.0%、57.6%、8.4%和22.8%、75.3%、1.9%;这两个年龄段根龋患病率分别为32.7%和63.6%,根龋龋均为0.75颗和2.74颗;所患根龋中,龋、补构成比分别为97.2%、2.8%和98.1%和1.9%;而牙周健康者更是不足两成。一串串令人瞠目的数字为人们敲响警钟,关注口腔卫生,刻不容缓。
※32颗牙齿 一个都不能少
牙齿是一种在很多脊椎动物上存在的结构,人类和高等动物咀嚼食物的器官。牙齿是人类身体最坚硬的器官。健康的牙齿呈淡黄色,撕裂、咀嚼食物是其最主要的用途,人类语言发音、日常社交的成功实现与32颗牙齿的整洁、有序的排列息息相关。
※牙齿发出的健康预警
◇牙龈出血预警→探秘肝、脾、肾、血液病病人
牙龈出血通常情况下是由于牙部慢性炎症所致,从局部原因来看,如牙结石引发;但专家提醒切勿小视,从临床表现上看,有一部分牙龈出血是由全身病因引起,如高血压、血液系统疾病(急性淋巴系统白血病)引发;牙齿出血也可能与肝硬化、脾机能亢进、肾炎后期等疾病有关。因此牙龈出血应引起重视,及时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牙齿松动预警→探秘骨质疏松
资料显示,全球约30%的65-74岁的人没有自然牙,主要是龋齿和牙周病作祟。这种情况多发于中年,特别是更年期阶段,骨骼的状态和年龄增长成反比,骨密度降低,牙槽骨极易发生骨质酥松。
专家建议提早服用钙片,经常进行叩齿等健齿运动。
◇牙齿缺失预警→探秘营养不全
均衡营养摄取,饮食应做到“三不”即不偏食、不挑食、不贪食。牙齿的坚固度和硬度离不开钼元素含量的增加,因此专家建议多咀嚼蔬菜,强齿之余还可辅助清洁。
◇牙齿磨动预警→探秘情绪紧张
牙齿磨动一般与精神紧张等神经系统疾病或肠道存有寄生虫有很大的关系,专家提醒关注精神状态,劳逸结合。
◇牙周炎预警→探秘糖尿病
临床研究显示,近年来口腔科收治的牙周炎和牙周脓肿病患中多数伴有糖尿病,已有多项研究证实了两者的双向关系,糖尿病是牙周炎的危险因素,而牙周炎对糖尿病的代谢控制存在负面影响,是糖尿病的并发症。
※特殊群体 健齿揭秘
◇口腔科专家建议,儿童在2岁半后,家长应定期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口腔检查,严格按正确、科学的刷牙时间和方法引导孩子,培养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饮食方面也应避免过多甜食的摄入。
据统计,全世界60-90%的学龄儿童和近100%的成年人有龋齿,龋病已成为威胁人体健康的第三号杀手,仅次于心脏病和恶性肿瘤的影响。专家强调2岁半是龋病的高发期,在这个阶段注重防治可降低80%以上龋病的发生。
◇备孕女性需要进行全面性牙齿检查,如牙周病、龋齿、冠周炎、残根、残冠等,待病变消除、牙齿健康后可正常受孕;孕期出现牙齿疾病不可乱用抗生素类药物,遵医嘱谨慎用药。
◇早晚刷牙,定期体检,少食甜食是保持口腔健康的要诀。看似简单的保健方式往往易被忽视,当今对牙刷、牙膏等产品的选择占据了受众的关注点,专家称刷牙的科学性才是关键,切勿舍本逐末。正确的刷牙时间为3-5分钟,刷牙方法则为上下和水平式颤动,普遍存在的错误的拉锯式刷牙方式会严重磨损牙釉质,从而导致牙本质暴露在“酸甜苦辣”之中;口腔健康检查时间控制在半年或一年为宜。
原标题:市一院9.20爱牙日——探秘牙齿发出的健康预警信号
文章链接:http://www.cnxz.com.cn/newscenter/2014/2014092294837.shtml
稿源:中国徐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