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个单独家庭 有明确二孩生育意愿的20个

发布时间:2014-02-18   来源:中国徐州网-彭城晚报    
字号:

 

  “单独两孩”政策真的要来了!目前,我市已经着手在全市育龄妇女中间开展“单独两孩”生育意愿调查。如果符合政策要求,你愿意生第二个孩子吗?生与不生,又有哪些理由?你做好准备了吗?连日来,记者走访市民、采访专家、对话学者,期望能为想“二”的市民提供帮助。

  生与不生

  怎样选择?

  徐州已经启动了全市育龄妇女“单独两孩”生育意愿调查,由社区具体实施,社区计生专干采取普查的方式完成调查,上门或电话形式。

  调查对象为符合“单独两孩”政策的育龄夫妇,即同时具备以下条件:女方为城镇居民(女方为农村居民已经符合);已婚育龄妇女年龄为20—49周岁;夫妇一方为独生子女(夫妇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已经符合);夫妇已生育一个子女。

  到底有多少人愿意生?市人口计生委表示:“截至目前的统计结果,暂时不便透露。”

  不过,记者在走访过程中,拿到了一份我市某社区的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经一周的入户走访及电话核实,某辖区现住人口为3248人,通过社区现住人口户口底册的登记情况,筛选出符合20—49周岁的育龄妇女626人,通过近一周的入户调查、电话核实等方式,最终确定有80个符合“单独两孩”的家庭。通过了解,在符合条件的家庭中,仅有20个明确有意愿再生育一个孩子。

  此前,也有媒体报道称,“徐州已经接受调查的单独家庭有生‘二孩’意愿的仅在三分之一的范围内,其他人有人表示考虑考虑,有人直接表示不生。”

  生与不生 为了什么?

  “为什么不生?我就想要两个孩子。”“谁愿意生?一个孩子都养得费劲,政策放开我也不生。”在“单独两孩政策出台,你愿意再生一个孩子吗”的采访调查中,最容易听到的无非是这两种声音。当然,也有不少人犹豫不定:“再考虑考虑”或“到时候看吧”。 想生第二个孩子的,他们的理由是什么?不想生或犹豫不决的,他们又有着怎样的考虑?

  ■生,N种理由

  ●“小伙伴”说

  调查过程中,记者发现,在明确要生二胎的群体中,“给孩子找个伴”的占主流。市民周女士说,两个孩子总比一个孩子乐趣更多。

  网友“太假了”说:现在的孩子很孤独的,经常是自己一个人玩。我女儿就是,有时会自言自语,一个人扮演很多角色。如果再生一个的话,会有个弟弟或妹妹,能跟她一起玩。而且,多一个人跟她分享爸爸妈妈的爱,孩子会懂得谦让懂得分享,那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此前,人民日报联合人民网等对“单独家庭”做了一项生育意愿的调查。结果显示:愿意生两孩的原因中,“给孩子找个伴”的呼声最高。

  文化学者汉风说,这也说明独生子女的成长生态、健康人格、精神情感等人文需要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重视。

  ●“风险”说

  防养育风险,并减轻子女养老负担。这一部分,也占很大比例。

  31岁的刘女士说,多要一个孩子没什么错,让孩子一出生就面对“421家庭”才是错。一个孩子养那么多老人,那得多辛苦?最少也得要两个,等我们老的时候,孩子遇见什么事能有个商量的人,也能帮孩子减一点负担。再说了,看看那些失独家庭,白发人送黑发人,老无所依,简直是毁灭性打击,哭都来不及。

  无独有偶。市民张女士说,如果是独生子女,将来等我们老了,孩子就要照顾四个老人,那时孩子也有自己的家,自己的工作,到那时一个孩子的责任多大呀。

  ●“传宗接代”说

  要传宗接代,儿女双全凑个“好”。这样的想法也有市场。

  市民杜女士说,她和老公都来自农村,农村人讲究延续香火、传宗接代。现在她有个一岁的女儿,这就准备再要一个男孩。“其实不少一胎是女孩的家庭,生二胎很大的动力就是要生儿子。”

  网民“彭城客”说:儿女双全凑个“好”嘛!不符合“单独两孩”政策,到时候就交点社会抚养费呗!

  ●“任务”说

  为什么要生二孩?父母逼的紧,生个算是任务完成了。受访者中,受外界因素影响生二孩的,多是来自父母的压力。

  中国社科院人口所研究员郑真真此前在一个涉及到2万多人的调查发现,生育二孩的,有近23.0%的妇女选择了“满足长辈希望”为生二孩的原因之一。

  市民姜女士说,她的生育计划都是父母排出来的。刚结婚,双方父母就催着生孩子,现在孩子才刚刚一岁,“两孩”的任务又下来了。

  “没有办法,总不能因为这件事和他们恼。况且,生了孩子后,辛苦的还是他们。”姜女士说。

  主人公:莎莎,32岁,教育工作者

  决定因素:政策来了

  “单独两孩”政策要放开了,莎莎说,这是她和老公期待许久的。

  莎莎说,自己是一名教师,家里姐妹两人。老公也在事业单位工作,独生子女。

  莎莎2005年结婚,2007年生下一个儿子,目前已经6岁了,刚读小学一年级。“一个孩子确实太孤单了。”莎莎说,每当看到别人家两个孩子玩耍有伴时,很是羡慕。当然,有的同事“偷偷摸摸”生了二胎,但她一直不敢冒险。

  “我们一直在等政策。”说到这,莎莎笑了,现在政策来了,这段时间正和老公酝酿着“造人计划”。对于生活压力、照顾孩子的负担,莎莎说,“应该不是问题”。

  “二孩如果生下来,双方父母四个人照顾两个孩子,应该没有问题的。”莎莎说,如果实在忙不过来,还可以请一个保姆。莎莎说,现在很多要二孩的夫妻是父母逼的,她倒没有。“我和老公喜欢小孩子,都希望二胎能生个女孩。到时候,我们给她买好多好看的衣服。”

  对于“造人计划”的具体时间表,莎莎笑说,已经列入议事日程。

  主人公:小菊,30岁,公务员

  决定因素:婆家逼的紧

  “政策啊政策,你来的晚一些吧!”

  这是小菊的QQ签名。小菊今年30岁,是一名公务员。QQ签名的意思大致是指,不希望“单独两孩”的政策来的那么早。或者,换句话说,别作用到她身上。

  小菊结婚两年,儿子刚刚一岁。“感觉自己就像个生育机器。”小菊说,刚结婚那会,公婆就开始盼望能有个孙子。“老公是独生子,老人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我没往心里放,觉得那很遥远。”

  婚后3个月,小菊发现自己没来例假,去医院检查怀孕了,全家上下欢欣雀跃。“只要回公婆家吃饭,饭桌上的话题就总与孩子有关。”小菊说,就算有外人在场时,婆婆也唠叨个没完。而且,她能够觉察到,公婆想要她生两个小孩。“可当时政策不允许,只能是奢望。”

  现在好了,“单独二胎”政策一公布,公婆直接就把小菊和老公“召”回去,一本正经地敲定要两个孩子的计划。“还说新政来的真是时候,那口气就是没有商量的余地。这种情形下,估计我还是得当两个孩子的妈。”小菊说,这件事上,老人的态度很坚决。

  主人公:小艺,28岁,个休

  决定因素:政策+经济能力

  28岁的小艺,结婚4年,孩子2岁。

  小艺在市中心经营一家广告公司,公司是在她结婚前就成立的。小艺是独生女,父母都在国企上班,对她的态度“开明开放”,不干涉她的家庭事务。当然,在生孩子的问题上,也是如此。

  小艺的老公在事业单位上班。因为不是独生女子,公婆对他们两人的生育计划也没有过多的想法。但是,“单独两孩”的政策来了,小艺和老公坐不住了。

  经过小艺小两口的商议,决定要二孩。当然,这个决定更得到了双方父母的支持。小艺说,她分析了自己的情况:以前是因为政策不允许,所以没有想过。现在政策允许了,自然就考虑了。更重要的是,以前她的生意没有进入正轨,现在公司各项业务都运转正常,而且赢利能力也较强。

  小艺说,其实从内心里讲,如果符合政策,大部分人还是有生“两孩”的意愿的,只不过是担心经济压力太大罢了。小艺笑着说,她基本上不用考虑经济问题了。“公司一年有几十万的收入,养两个孩子是够的了。”小艺说,父母两年内也会退休,到时候带孩子的问题也解决了。

  主人公:娟子,34岁,私企

  决定因素:再不生,就老了

  “单独两孩”政策即将到来,娟子和老公刘先生纠结了一段时间。

  刘先生家兄弟两人,父母都在农村。哥哥有一个女儿,他自己家是一个儿子。所以,从刘先生的父母角度考虑,孙子孙女都有了,别无他求。父母不催,刘先生自然也没有压力。

  娟子是独生子女,以往不符合生二胎的政策,所以也没有太多这方面的考虑。当然,娟子说,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工作的压力。私营企业不像机关事业单位,你请个长假,工作岗位还在那里放着,私企可不讲那么多,你不在,别人就顶上了。”

  现在,34岁的娟子说,她听到政策要出台的消息时,自己莫名其妙地感觉到了压力。“压力来自于自己的年龄。”娟子说,她已经34岁了,按照医学上讲的,35岁就是高龄产妇了,如果再不生,就老了。

  娟子说,她和老公合计了几天,最后决定:生。两人觉得,工作可以再找,要孩子的机会只有这有限的几年时间了。娟子说,现在她已经准备把工作辞了,“决定要了,就不能再拖了。”

  ■不生,N种理由

  ●“成本”说

  在明确表示不愿意“单独两孩”的群体中,“养不起”是主因。此前,《人民日报》等媒体的联合调查显示:不愿意生二孩的原因中,“经济成本太高”是主要因素,占56.16%。

  的确,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歌猛进,城市的高消费、高房价、高物价不断推升孩子的抚养成本,抑制了人们的生育行为。对于一些城市职业女性,多生一个孩子还会提高间接成本。

  市民闫女士说,她是教师,每月工资不到3000元,老公每月工资4000元,除去每月的房贷2000元,现在养一个孩子都怪费劲。“不敢想,如果生个二胎会是什么样?”

  网友“远方”留言说:我是房奴、孩奴,各种“奴”,生活压力忒大,养一个都够呛,还敢生第二个?

  ●“辛苦”说

  “太累太辛苦”基本上能排在不生原因的第二位。

  市民马女士说,坚决不再生,生孩子那么痛苦,等于往鬼门关走了一遭,想想都后怕。“我和老公明白讲了,想再要,找别人生去吧,想找谁找谁。”

  28岁的杜娟说,她现在是一个孩子的妈,孩子今年2岁,双方父母都在外地,主要是她自己带孩子。“太辛苦了,有时连饭都不能做。我是不要二孩,坚决不要。”

  当然,这部分群体,主要是父母双方都不能帮忙给带孩子的。

  社会学家黄老师分析说,在想要二孩的人群中,男性高于女性,原因很简单:女性的家庭事务分工较重,承担了男性所不能的生育任务,对身体有一定影响,而且女性大多认为家务事繁琐复杂、细节性强,因此男性对于孩子的需求更加的高于女性是正常的。

  ●“精力”说

  中产阶级养育孩子的成本约束,主要不是财力,而是时间、精力成本太高。受访群体中,明确表示“工作太忙没时间”的约占10%。

  周琳符合“单独两孩”的政策。她盘算着,就算要生第二个孩子,也得和第一个孩子隔开一段时间,至少也得要两三年。周琳说,之前单位有一个“先例”,“一个同事生两个孩子间隔时间不长,结果开会时,领导总会有些‘讽刺’:‘又不来,是不是回家喂奶了?’”

  这部分群体,主要集中在个体和私企中。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饭碗,宁可不要“二”。

  相对应的,企业也是有苦难言。采访中,也有不少企业负责人坦言,“二胎”政策确实让他们感到“头疼”。“以前得知员工生过孩子,基本就可以‘放心’录用,现在还要担心二胎的问题。”

  受访者中,也有这样的说法:孩子很重要但不是唯一,我有我的生活。

  33岁的程莉说,当时生完她家宝宝,重回职场,找工作难于上青天。现在再生一个,上了天估计也难找了。“我怀孕时,正值事业上升期,为了宝宝只好将发展事业的大好机会流失掉。现在想来,虽谈不上后悔但多少会感到遗憾。”

  35岁的李委说,按社会发展趋势,以后你别指望靠孩子养你,你得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生活保障。“与其花时间再生个孩子,不如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工作,去学习,把事业做好。”

  ●“生活”说

  ■对话夫妻二人

  走访中,记者遇到一对意见不一的夫妻双方。女方的意见——不生,并将这个问题上升到“你爱不爱我”的高度;男方则坚持,并称“看似牺牲,其实是一种获得”。

  问题1 :你怎么看“单独二胎”新政?

  女:“单独二胎”新政是为了促进社会改革,也并不是要求每对夫妻都要生二胎。有些人有生育意愿,不过是随波逐流,或者说,有生育意愿不等于一定会要二胎。

  男:“单独二胎”新政很好,意义深远。你看看,两个孩子,至少可以减轻以后他们的养老负担吧!

  问题2:生两个孩子,会成爱情负担吗?

  女:生两个孩子,自然会改变家庭格局和生活态度,会成为爱情负担,这一点,女性最有体会。想想看,两个孩子缠着,还有什么时间谈爱情。

  男:这个问题上,女性好像过于敏感了一些。我认为不会,两个孩子会让爱情更紧密,增强男人对家庭的责任感。

  问题3:生两个孩子,会影响事业吗?

  女:生二胎必然要舍弃事业,最危险的是把幸福寄托在二胎上,婚姻怎能走远?

  男:养娃成本很多都存在市场炒作或放大嫌疑,若是父母教育有方,抚养两个孩子还能节约成本,决不是“1+1=2”的问题。

  问题4:当“生与不生”发生矛盾,夫妻如何解决?

  女:爱你的男人会设身处地为你着想,会尊重你的意见。像过去,生上一群孩子,男女之间没有真爱,这样的婚姻岂不是形同虚设?

  男:女人生产很疼很受罪,可这也是身为母亲的荣耀。看上来,女人要孩子牺牲了很多,但这不等于失去自我,而是另一种获得。

  ■各方声音

  或现“外甥牵着小舅、小姨买糖吃”的现象

  中国自古就有“幺房出长辈”之说,新生育政策出台后,网友有话要说。

  昨日,有网友在本报新闻QQ上做了这样的假设:43岁的妈妈是独生女,21岁的女儿也是独生女,她们的老公都不是独生子,政策一旦落地,母女均可以生两孩。

  但新情况是,如果母亲先生第二胎,那女儿就不能生二胎了;如果女儿先生第二胎,母亲再生二胎则不违法。

  如果都生,“单独两孩”政策出台后,将会看见外甥牵着小舅、小姨出去买糖吃的“中国式家庭”!

  当然,对于生育新政的影响,社会各界说法不一。

  有专家分析说,其实影响只是“一部分”,也就是目前视线范围内的公职人员而已。坦率地讲,在农村,为了生儿子而在不符合政策的条件下生二胎的,的确有;没有工作的经济条件好的有钱人,很多人情愿缴纳一定的社会抚养费也要生育二胎。显然,新政的出台,对他们的影响不大。

  ■两问“二孩”

  1、还要等多久?——“应该不需等太久”

  这是一个事实

  “单独两孩”政策启动实施,虽然没有设统一的时间表,但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我市“单独两孩”具体实施办法法规何时出台?此前,市人口计生委相关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表示,暂时还不能确定,最近工作重点之一是围绕“单独两孩”放开做准备,包括分析、预测放开后即将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一旦省里公布启动,我们立即要开展审批工作等各项服务。”

  那要等多久?市人口计生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应该不需等太久。”这名工作人员称,江苏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将于3月下旬召开。目前,省法制办修改的《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文本已初步确定,按照程序,省政府常务会通过后,才会提交人大。

  2、“单独两孩”政策能否影响择偶标准?——目前看来,能

  早在采访之前,记者利用本报新闻QQ和微信发起了一项生育意愿的调查,其中有一条是“‘单独两孩’政策,能否影响你的择偶标准?”

  结果显示,有1/4的未婚者会改变择偶标准,倾向于找独生子女。有网友明确表示:不一定生二胎,但一定要创造生二胎的条件。

  不难看出,二胎新政正左右着我们的生活,引发各种情感碰撞。

  有专家分析说,其实,不愿意生“二孩”现象的出现,并不是这些家庭的真实意愿。可以说,在他们内心深处,是愿意生“二孩”的,有的人甚至会有生“三孩”,生“四孩”的想法。

  那么,面对可以光明正大的生“二孩”的政策,为什么他们却畏惧了?这不仅仅是思想观念的改变,因为他们必须面对一个现实问题:未来如何?

  原标题:80个单独家庭 有明确二孩生育意愿的20个

  文章链接:http://www.cnxz.com.cn/newscenter/2014/2014021790160.shtml

  稿源:中国徐州网-彭城晚报

图说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