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上午,网络上出现一条消息:“南京某单位丢失一放射源……”由于丢失的放射源具有一定辐射危害,引起了很多市民的关注。
记者在第一时间对环保部门处置此事的权威人士进行了采访。
7日凌晨3点左右
“小黄豆”丢失
南京市环保局官方微博发布的消息称,本月7日,天津宏迪工程检测发展有限公司在位于浦六北路188号的中石化第五建设有限公司院内进行探伤作业期间丢失一枚辐射源,名叫铱-192。
参与现场处置的负责人介绍,这枚放射源丢失的准确时间是7日凌晨3点左右。“铱-192主要用于管道探伤,通过它产生的射线给管道照X光,以了解管道内部有没有破损、泄漏隐患,”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用铱-192进行探伤作业在夜间进行比较合适,当天这枚放射源用容器装好后,由天津的这家公司运至南京,可是现场作业时由于操作不当,容器打开后它就“消失”了。据介绍,施工现场的地下管道比较复杂,而这枚铱-192只有黄豆大小。
8日晚,相关公司才发现放射源丢失,向公安部门报警,9日凌晨1点,公安部门将情况通报给南京市环保局。
9日凌晨
启动应急预案
连夜搜索
“铱-192虽然小,但是暴露在外界的辐射时间可长达两年。”市环保局固废处相关负责人说,如果人直接触摸将会受到辐射伤害,出现皮肤灼伤、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还会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绝对值下降等表现。
该专家告诉记者,按照有关操作规范,铱-192在距离35米之外对人体就没有损害,对环境也没有影响。而丢失后,由于“长相”普通,如果被人捡拾,操作不当就会产生危害。因此,接到报告后,市环保局立刻向环保部进行汇报,并同公安部门连夜搜索。
9日凌晨,南京市启动了《南京市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市环保局出动了核与辐射应急监测车辆赶赴现场,由专业人员携带高精度γ射线搜索器到现场展开搜索。但搜索人员很快传回消息称:在施工现场已经找不到这枚铱-192!
9日上午
兄弟城市搜索仪器
驰援南京
由于南京本地的高精度γ射线搜索器数量有限,环保部9日紧急协调,从北京、山东和省内扬州市等地调集了一批搜索器,由专业人士携带赶往南京驰援。
“这种仪器能够感应2公里内的放射源并发出信号,便于专业人员搜索,”据介绍,随后,环保部上海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也迅速响应,监督站昨天派专家携带专业回收仪器赶往南京指导搜索工作。各方搜救仪器的帮助下,现场扩大了搜索范围,但专家告诉记者,“放射源太小,难度如同大海捞针。”
“嘟嘟嘟……”昨天上午9点左右,南京市环保局一台搜寻仪器发出了警报,放射源的位置被确定在丢失现场附近2公里处。随即,所有的仪器都集中到这里展开精密搜寻。
10日18:05
放射源找到后
带回实验室
在多台仪器的联合搜索下,昨天上午10点半终于传来好消息,该放射源被确定在一片杂草水塘间,锁定位置仅仅2平方米!“我们立刻在附近1公里范围内设置了警戒线,阻止普通群众进入现场。”现在的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南京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的环保专家们确实冒着生命危险在搜索!”他说:“为了确保他们的安全,现场的10位环保专家携带专业仪器进入这小小的2平方米范围内后,每人2分钟轮换着搜索。”在大家的努力下,记者获悉,截至傍晚5点,放射源的位置已经被精确到1平方米内。
18:05,当第10名工作人员轮换搜索时,发现了放射源。根据方案,工作人员连同放射源周围的土壤一同挖出,并放入安全箱带回了实验室。
铱-192是什么?
这次丢失的放射源铱-192是一种放射性金属,可检查机械设备本身是否有裂纹或内部损害,在建筑、电力等领域使用比较广泛。据了解,隔着1.5米的距离,用一粒黄豆大小的铱-192,照射32毫米(一本书左右厚度)的钢板,40分钟后,射线就能穿透钢板。周静 整理
会不会对附近居民身体造成损伤?
放射源(等级)分为五类,一类源放射性最强,此后依次衰减,丢失的、用于工业探伤的放射源可能属于三类源,算是危险性较高的放射源,长期接触会导致人体患疾,短时内可能会造成血液中白细胞数量下降,但应不会短时内致死。
据了解,铱-192是五类辐射源中的二类,核辐射危害较大。周静 整理
原标题:每人两分钟轮番搜索 黄豆大的放射源丢失三天后被找到
文章链接:http://news.longhoo.net/nj/njxw/content/2014-05/11/content_11238547.htm
稿源:金陵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