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女孩协议捐赠遗体眼角膜

发布时间:2014-07-01   来源:中国江苏网 张元涛    
字号:

 

  6月27日下午3时,市中心医院放疗科二区9号病床,21岁的女孩谢景在中国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申请登记表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志愿捐献眼角膜和遗体。那一刻,44岁的蔡秀娟拉着谢景的手,没有哭,“女儿,你还会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躺在病房上戴着呼吸机的谢景点点头,算是对母亲的回答。

  “怕这一天真的来了”

  谢景这次入院,是在6天前。“情况很糟糕,骨肉瘤已经大面积转移,而且心肺功能相当脆弱,随时有生命危险。”谢景的主治医师、市中心医院放疗科医生孙凌飞说。

  对于女儿的病情,蔡秀娟心里很清楚。2010年患上骨肉瘤,因为肿瘤细胞转移,右腿截肢。频繁的转移复发,不间断地放化疗。6月24日,谢景呼吸困难,出现昏迷,经医院抢救,女儿醒过来了。

  “这个时候,女儿把想捐献眼角膜的事提出来了。”蔡秀娟说,她的这个意愿在截肢手术后不久就有了。“我们得到太多帮助,女儿想做点有用的事。但我还是不敢想,怕这一天真的来了。”蔡秀娟说,因为这,她之前一直没有联系红十字会。

  蔡秀娟说,女儿患病后,光西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为她们资助超过6万元,还有社会上的很多好心人向她们伸过援手。

  考虑到谢景的身体状况,6月27日下午3时,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张君贤在谢景的病床前,为她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协议签署仪式。谢景的愿望实现了。

  “我欠女儿的太多了”

  在女儿签完协议后,蔡秀娟出了病房,在楼道里“哇”的一声哭出来了。“我欠女儿的太多了!”蔡秀娟反复说。

  谢景,铜山大彭镇权寨村人,还有个弟弟,因为是早产儿,身体状态不好。母亲蔡秀娟是独生女,今年80岁的父亲和78岁的母亲都要她照顾。她的丈夫很少过问家事。

  “2009年9月,女儿被二职高航空旅游专业录取。”蔡秀娟说,没想到寒假时,谢景感觉右腿疼痛,无法正常站立、行走,到医院检查后发现是骨肉瘤。

  蔡秀娟说,女儿上学的时候,每个星期只拿30元的生活费,周末回家还能省下点钱给弟弟买糖葫芦之类的东西。“我就问女儿,你怎么吃的?她说早上不吃饭,晚上不吃菜,花不了多少钱。”

  “我真后悔,当时把孩子苦成这样,我为什么不多给她一点钱呢?让孩子吃个饱饭。”说到这时,蔡秀娟的眼泪大滴大滴地往下掉。

  “生病后,更是没有过一天的好日子。”蔡秀娟说,因为没有钱住院治疗,有时女儿病情复发,她就让小诊所的医生到她家给挂点便宜的水。

  “人生都是要有遗憾的”

  哭过后,长叹一口气,蔡秀娟走到女儿的病床前。

  “我的人生可能已到尽头了,我要把眼角膜、遗体捐献出去,帮助有需要的人,我还能继续看着这个美丽的世界。可能还会坐飞机。”因为戴着呼吸机,谢景说这些话时,声音很微弱,但贴在女儿身边的蔡秀娟听得到。

  蔡秀娟说,坐一次飞机是女儿的梦想。“之前有好心人愿意帮助我们实现,但女儿不同意,想自己挣钱实现梦想。”

  谢景又想说话了。蔡秀娟把耳朵又贴近了女儿。“人生都是要有遗憾的。”蔡秀娟转述道。

  负责捐献协议签署的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张君贤说,一般情况下,一对眼角膜可以为2至4人进行移植,助其恢复光明。“21岁的姑娘,能有这样的胸怀,很不简单。”

  “谢景的病情非常严重,但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会全力以赴地救治。”主治医师孙凌飞说。

  原标题:21岁女孩协议捐赠遗体眼角膜

  文章链接:http://jsnews.jschina.com.cn/system/2014/06/30/021291077.shtml

  稿源:中国江苏网 张元涛

图说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