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民将喝上骆马湖优质水

发布时间:2014-07-02   来源:中国江苏网    
字号:

 

  如果不是有熟知湖内水路的人带路,徐州骆马湖水源地取水口所在的位置是很难找到的。

  桃花岛,名字很动听,但面积不过足球场大小。在湖区总面积375平方公里的骆马湖里,桃花岛显得更小了。桃花岛南侧的一块水面,就是规划中的取水口。

  2016年以后,从这个取水口,每天将有40万吨的湖水经过长途奔流,一路向西。湖水从新沂出发,过邳州,到铜山区,在经过水厂处理之后,送进徐州市的千家万户。2020年前后,每天将有80万吨的水从骆马湖被送走,不仅是徐州市区,邳州、睢宁等地,数百万徐州人或将“同饮一湖水”。

  徐州新水源,以及徐州第二地面水厂,方案基本确定,有望年内动工。

  取水口位于骆马湖中桃花岛南

  6月27日上午,作为徐州市骆马湖水源地及第二地面水厂早期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负责人谢荣平,再次来到窑湾镇骆马湖畔,和他一起来的还有来自上海的几位水务工程方面的专家。冒着细雨,他们乘坐的快艇开始向湖区开去,要再去取水口所在的水域看看。

  这段时间以来,谢荣平已多次到此考察。取水口的具体地点在哪里?在窑湾镇水利站站长周维普的办公室里,有一张窑湾镇镇村布局规划图。周维普在图上用尺子量了一会后,大致确定取水口的所在位置。实地去看过很多次,周维普说,在湖面上找地方不像在地面上那么容易,如果不是因为附近有小岛可供参照,在浩瀚的湖面上找取水口很难。

  谢荣平乘船的位置位于窑湾镇镇区东南约4里远的地方,这里有一个小型的无名码头。快艇从这里出发,速度很快。3分钟之后,眼前豁然开朗,骆马湖的大片水域扑面而来。

  快艇两弦掀起条条浪花,如雪般的白,湖面的水也非常清澈。快艇不断向前,大约又过了3分钟,两个面积不大的小岛出现在眼前。右侧的无名小岛属于宿迁市。左侧的小岛有一个很动听的名字,桃花岛。桃花岛属于新沂市,看上去面积有一个足球场大小,上面有一排房屋。

  桃花岛南侧的水域,经过多年采砂,水深近20米,这里就是未来骆马湖水源地的取水口。未来,骆马湖湖水将从这里启程,一路向西奔流,在经过徐州市第二地面水厂处理后,送入徐州市的千家万户。

  湖区总面积375公里,正常水位下库容约9亿立方米,骆马湖将为我市居民提供源源不断的用水。

  选择骆马湖作为徐州市的第二水源,除了水量充足,保证程度高之外,骆马湖的水源水质好是最重要的原因。目前,骆马湖水质一般能达到地面水2类或3类标准。

  此前进行的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骆马湖整个湖区总体水质为二三类之间。根据监测点次统计,2013年监测结果全部达到2类水标准。

  第二地面水厂建在徐庄镇毛庄村

  徐庄镇毛庄村。村庄东北的田野里,绿意正浓。2年之后,就在这片田野上将要新建起一个大型地面水厂。

  从此路过的村民刘远成,对于徐州将要在这里建设第二地面水厂有所耳闻,去年以来,他还多次见到有技术人员来这现场查看过。

  “为什么不直接在骆马湖取水的地方建个水厂,把生产好的自来水输送到徐州?为什么要在这里建水厂?”这,不是刘远成一个人的疑问。

  事实上,徐州第二地面水厂选址在徐庄镇毛庄村是经过多次论证的。谢荣平介绍了当初选址时的主要考虑因素,这里处于市域中心靠近主城区位置,把徐州第二地面水厂建在这里,可优化全市水厂的整体布局,形成北、南、东等多方向向徐州市区供水,不但提高供水的安全可靠性,而且靠近主要用水区域,供水系统布局更趋合理,供水距离缩短,供水管线缩短。

  除此以外,包括不受洪水威胁、用地条件好、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在内多个因素也在选址时考虑在内。

  徐州第二地面水厂,规划日处理能力40万吨,先期日处理能力20万吨。

  骆马湖水长途奔流到徐州

  无论是居住在徐州市区,还是住在邳州、睢宁和新沂,“同饮一湖水”,未来将成现实。

  作为徐州第二水源,从骆马湖水源地取来的水,不仅要供应徐州市区,还将兼顾多个县区用水。

  根据测算,从位于骆马湖的取水口到徐州第二地面水厂,距离约65公里,从第二地面水厂到主城区,距离约25公里,总长度约90公里。未来第二水源启用之后,根据计划,从骆马湖引来的水将大致按照如下走向向西奔流:

  从位于湖中的取水口,每天取出来的原水(从水源地取来未经加工过的水),通过两根直径均近2米的输水管线,沿着骆马湖的东北边缘一路向西,出窑湾镇之后,穿过中运河,经新河镇,过八路镇,抵达土山镇。在土山镇,将建设一个加压站。经过加压之后,湖水继续西行,走邳州占城镇、八义集镇,向西途经单集镇之后,抵达徐庄镇的徐州第二地面水厂。经水厂处理之后,清水(水厂加工过的自来水)将继续向西,抵达主城区。

  这条线路,基本上是沿着规划的344省道(徐州至连云港)过来的。

  根据计划,2020年前后,徐州第二水源将可以实现每日80万吨的供水。当然,这80万吨原水并不全部送进徐州主城区,将按照如下比例进行分配:

  80万吨原水,在全部抵达位于邳州市土山镇的加压站之后,将分别向南北方向各延伸出一根管线,分别向邳州和睢宁通过管线送去10万吨原水。

  其余的60万吨水,其中20万吨送往刘湾水厂,剩下的40万吨水进入徐州第二地表水厂。

  近期,也就是2016年前后,从骆马湖过来的湖水,每天供应40万吨,其中20万吨送往刘湾水厂,20万吨送到徐州第二地面水厂。

  根据我市区域集中供水计划,更远的将来,从第二水源地骆马湖引来的湖水,或将部分送到丰县去,惠及当地居民。当然,这一方案只是初步设想,但也给出更多的想象空间。

  工程有望年内开工,2016年年底前首批工程完工

  根据计划,徐州市骆马湖水源地及第二地面水厂工程有望在年内开工实施。

  这项总投资超过25亿元的工程,将按计划分为两步走:

  第一步,在2016年年底前完成水源地日取水40万吨的计划,并完成整个工程所有的土建工程,包括取水泵站、加压泵站、管线铺设、水厂建设等内容。

  第二步,2020年前后,完成水源地日取水80万吨的计划。

  截至目前,相关的规划方案均已完成,更详细的工程计划正在完善之中。

  另据悉,在骆马湖水源地及第二地面水厂工程实施的同时,包括邳州、睢宁等县市的地面水厂也将适时启动建设,以改变长期以来我市各县区除了新沂市以外,城区居民用水均为地下水的现状。

  为什么要开辟第二水源?

  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快

  需水量随之增加

  说到骆马湖新水源,先要说说我市在两年前确定的供水“应急、近期、远期”三目标。

  为进一步提升市区供水能力,我市在两年前确定了“应急、近期、远期”三个目标,去年7月完成了应急水源井新建任务,新增日供水能力4.5万立方,实现了“应急目标”。

  今年6月底前将完成刘湾水厂扩建等工程,新增日供水能力20万立方,市区地表日供水能力由20万吨增加到40万吨,基本做到地表水全覆盖,如期实现“近期目标”;

  远期目标是围绕建设300万至500万人口特大型区域性中心城市,我市将启动骆马湖水源地和第二地面水厂建设,构建安全稳定的城市双水源地供水格局。

  《徐州市区域供水规划》,两年前完成。该规划要求,区域供水要覆盖乡镇。同时明确了徐州市区区域供水范围包括:主城区、铜山区、贾汪区及睢宁县双沟镇;区域人口为389万人,其中市区人口为248万人。

  徐州市作为区域中心城市,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都比较快,需水量也将随之增加。相关机构所做的水量预测结果显示,徐州市区2015年需水量为每天114万吨,2020年需水量为每天154万吨。而徐州市区现状综合供水能力约为每天84.54万吨,其中城区供水能力约每天51万吨,乡镇供水能力约每天33.54万吨,尚有每天29.46万吨的供水缺口。现有供水能力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用水需求。

  构建“双水源地”供水格局,需要建设第二水源

  供水厂,作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必须充分考虑安全储备,有备无患。

  国内多个城市供水实现了“双水源”。比如无锡市供水水源为太湖及长江双水源,实际需水量为130万吨/日,建设供水能力为230万吨/日,基本上1:1备用;上海市供水水源为黄浦江及长江双水源,黄浦江供水能力745万吨/日,长江青草沙供水719万吨/日,基本上1:1备用。

  建设“双水源地”还有一个原因。

  2008年,《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开始施行。

  其中,第七条的规定:“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应急饮用水源建设,保证应急用水。有条件的地区应当建设两个以上

  相对独立控制取水的饮用水源地;不具备条件建设两个以上相对独立控制取水饮用水源地的地区,应当与相邻地区签订应急饮用水源协议,实行供水管道联网。”规定了应当建设相对独立控制取水的应急供水水源地。

  我市建设第二水源地,可以填补此项空白。

  位于徐庄镇的地面水厂被称作第二地面水厂,主要是相对于刘湾水厂而言。作为主城区供水的主要来源,刘湾水厂原水取自微山湖小沿河水源地。刘湾水厂之外,张集水厂、小山子水厂以及2010年前后开辟的汉王新水源,均取自地下水。

  从数量分布上来看,市区供水水源中,地下水水源供水量占到近六成,地表水水源供水占了四成。

  地下水长期处于超采状态,会形成降落漏斗,严重威胁城市安全和生态环境;地下水补给通常依靠自然降水,开采过量、降水不足时,则会出现污水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水质。

  第二水源地及第二地面水厂的建设,可有效地改变现状以地下水为主的供水局面,逐步以地表水替代地下水,将地下水由主要供水水源转变为备用水源,对保障城市供水安全、保护地下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具有良性的推动作用。

  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徐州市城市供水水源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将逐步由地表水源为主。地下水源将留给子孙后代并作为保障市区应急的备用水源。从更大的背景来看,我市是全国40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节约科学用水意义更为深远。

  ■资料链接

  徐州的河流水系

  徐州市以黄河故道为分水岭,地处北部沂、沭、泗诸水的中、下游和南部的睢、安河水系的上游。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沼、水库星罗棋布,故黄河斜穿东西,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东有沂、沭诸水及骆马湖,西有复兴、大沙等河及微山湖。大小河流54条,多属季节性河流,大型水库2座(微山湖、骆马湖)、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84座,以及众多的桥、涵、渠、闸等水利设施,已初步形成具有防洪、灌溉、航运、水产等多功能的河、湖、渠、库相连的水网系统。

  徐州市主城区有关的地表水体主要有四条河流、一个水库和远离市区的两个湖泊。即故黄河、奎河、京杭运河、徐洪河、云龙湖、微山湖和骆马湖,其中对市区供水有意义的地表水体有京杭运河、微山湖和骆马湖。

  文/记者 周爱田

  图/记者 丁平

  制图/张璐璐

  原标题:徐州市民将喝上骆马湖优质水

  文章链接:http://ml.china.com.cn/xuzhou/xznews/20140701/393593_2.html

  稿源:中国江苏网

图说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