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西医对脂肪肝的认识

发布时间:2020-08-26   来源:徐州市传染病医院    
字号:
  脂肪肝,在西医的范畴是指中性脂肪(主要为甘油三酯)在肝内蓄积超过肝脏质量5%的疾病。其中当肝内含脂量为肝重的5%-10%时,为轻度脂肪肝;含脂量10%-25%时,为中度脂肪肝;当含脂量超过25%时,则为重度脂肪肝。
 
  我们知道肝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场所,在脂肪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运输等过程中,均起着重要作用,肝脏从血液中摄取游离脂肪酸,合成甘油三酯,随后再以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形式将甘油三酯转运出肝脏,肝细胞内多余的脂质主要脂滴的形式存在,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肝细胞合成甘油三酯的能力增加或转运甘油三酯的能力减退,肝细胞内就会堆积大量脂滴,从而形成肝细胞脂肪变。
 
  多数脂肪肝患者在体检时发现,或因其它疾病就诊伴有转氨酶轻度升高,彩超、CT异常;临床诊断不难。
 
  脂肪肝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全身疾病累及肝脏的一种病理改变(如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冠心病等),脂肪肝又根据饮酒的多少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目前非酒精性脂肪肝已成为我国最大慢性肝病及肝功能结果异常的首要原因。
 
  大多数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肥胖密切相关,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糖尿病患者获得脂肪肝的机率大于普通人群。治疗上,西医多降脂、保肝、降酶、抗氧化、控制饮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为主。
 
  而在中医中并没有“脂肪肝”这个病名,它可归属于“肝癖”、“胁痛”、“积聚”、“痰浊”、“湿阻”、“胀满”等范畴,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疲乏无力、恶心、不欲饮食、右上腹部胀满不适、胁肋部隐痛、肝脾肿大、黄疸等症,发病原因与饮食失节,损伤脾胃;情志内伤,肝脾不调;久病失调,精血亏损等有关;
 
  其中医病机大致可分为: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肝血瘀滞;脾失健运,湿邪内生,痰浊内蕴;肾精亏损,阴伤气弱,痰瘀凝滞。久病致瘀,痰、湿胶结,缠绵难愈。主要病位在肝,涉及脾、肾;证型多表现为痰湿瘀阻证、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
 
  在中医治疗上针对脂肪肝患者多体型丰腴,舌胖苔白腻。我们多予利湿祛痰化瘀治疗,临证时多用泽泻、茯苓、车前子等利水渗湿,扫除体内浊积湿邪;予生山楂、神曲等消除长期堆积之宿食,促进脾胃健运功能;予青、陈皮等理气,舒畅气机;予以丹参等活血祛瘀,多管齐下,均取得良好效果;中药对脂肪肝的疗效是肯定的。一是明显改善症状,二是显著保肝降酶并调整代谢紊乱,三是长期治疗或可逆转脂肪肝及其合并症。
 
  中医治疗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如治疗肥胖导致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首先要在饮食控制和加强运动的基础上,分析如何控制肝脏炎症、有效减肥及治疗代谢紊乱,即辨病治疗。其次,通过望闻问切,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分析其“证型”属于哪一类,即辨证治疗。无论是中药汤剂,还是中成药,都应在中医医生的指导下,遵循辨证治疗的原则,并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另外,中药治疗过程还需注意:一、因为脂肪肝为慢性疾病,治疗宜细水长流,尽量少用大剂量的药物,不能急于求成;二、要尽量避免使用具有毒性的中药,慎用近年来发现的存在肝损的中药。

  徐州市传染病医院 刘绍龙
×